banner

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古代凡是善于纳谏的君王,其统治的朝代往往政治稳定、国泰民安;而言路堵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君王,必然危机四伏。然而,当前有些地方的干部却把群众、下属的批评意见视为不利稳定和团结的言论,不是百般掩饰、文过饰非,就是权当鼓噪、耳边之风,更有甚者,把别人的批评意见看作是找茬,对批评者打击报复,给批评者穿“小鞋”。同样,也有的人缺乏应有的胆识,提意见时往往有许多顾虑,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得罪了领导,影响自己的升迁和利益。长此以往,这种噤若寒蝉、万马齐喑的风气必将贻误党的事业、损害群众的利益。从谏如流、闻过即改,“择其善者而从之”,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必备的政治素养和品质。

邓小平同志曾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以度量容天下”。一个人不论职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如果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容不得事、容不得批评,不仅当不好领导,最终会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因此,我们要有“闻过则喜”的心胸、度量,善于从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批评的意见中寻找可资借鉴的改进工作之策,不断拓展思路、修正过错、择善而从,让群众看到“纳谏”的变化、看到谏言的成效,才能真正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政治局面和风气,可以帮助我们少犯错误,不断改进工作,推动事业的发展。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