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谓竭尽忠诚,坚守气节。
《隋书》卷七十一·诚节传·游元传:“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中原,直逼南宋都城临安。1275年,时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为响应朝廷“勤王”的号召,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了上万人的义军,投身于抗击元军入侵的战斗之中。1278年,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五坡岭,当即吞服冰片,自杀未果,却在昏迷中被俘,被押往厓山。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安置在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的高级房间里,里面摆有美酒佳肴。南宋亡国之君前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说:“圣驾请回!”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出了方向,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在狱中,文天祥作了《过零丁洋》一诗,流传至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这句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生动地诠释了“竭诚尽节”的应有之义,数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大义赴汤蹈火、前仆后继;为百姓请命,舍家弃官在所不辞。“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等很多格言,都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正义、气节的追求。所谓有节方为竹,有节方能直,能直方自高,能高方可引人仰视,竹子如此,人亦同理。气节展现忠诚,而忠诚也撑起气节。忠诚和气节都是做人的重要操守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把竭诚尽节作为政治底色来保持,“竭诚”,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党和人民永远怀一颗赤诚之心;“尽节”就是为保持崇高的思想品质,为努力维护党员干部应有的良好形象,而尽心尽责,而甘愿作出奉献,作出牺牲,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也才会赢得群众的拥护。